DeFi 品牌存活的时间越长,用户对它们的信心就越大,但每次升级都可能重置时钟。
加密货币有一个很大的讽刺之处:它被设计为“无需信任”,但品牌的信任和寿命往往在用户决定分配和使用加密货币的地方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林迪效应是 DeFi 领域经常讨论的一个概念,这并不奇怪。 但其应用并不一致,有时适用于公司或品牌,有时适用于协议代码。值得一提的是,林迪效应如何应用于两者,以及用户在评估产品选择时应该关注什么。 什么是林迪效应?林迪效应告诉我们,一种不易腐烂的商品(创意、技术或文化现象)存活的时间越长,预计其寿命就越长。如果某样东西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很可能会继续如此。 这一理论最早由阿尔伯特·戈德曼于 1964 年在一篇名为《林迪定律》的文章中提出,并适用于喜剧演员: “电视喜剧演员的预期寿命与他在该媒体上的曝光总量成正比。” 这一概念主要通过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书《反脆弱》传播,并扩展到任何类型的不易腐烂的实体。 将林迪效应应用于 DeFi 协议不可变的 DeFi 协议显然是不易腐烂的商品,因此必定会应用林迪效应。它可以翻译成以下内容: 协议运行的时间越长且不出现重大漏洞,它将来保持安全的可能性就越大。 2018 年 11 月推出的 Uniswap v1 或 2020 年推出的 v2 等协议自推出以来一直运行良好,没有出现任何重大漏洞。因此,它们是这一概念的典型例子。用户希望这些协议能够继续顺利运行,并将被利用的风险降至最低。 然而,当应用于 Aave、Compound 或 Lido 等可升级协议时,这个想法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些协议经常更新以增强性能、添加功能或修复安全问题,这使事情变得复杂。这让我们在林迪效应的背景下对不可变协议和可升级协议进行了重要区分。 将林迪效应应用于可升级协议的缺陷对于可升级协议,每次应用重大升级或补丁时,代码都会发生变化。就像忒修斯悖论一样:当协议的逻辑被一点一点替换时,我们还能认为它是同一个协议吗? 以 Aave 或 Compound 为例:它们会频繁进行代码更新以添加新功能或有时修复关键错误。从林迪效应的角度来看,每次更新都会创建一个新实体(代理指向的新合约地址),用户应该从技术上重置其风险评估。然而,大多数用户将协议视为一个连续的实体(事实上,代理的地址并没有改变!),并且没有考虑到这些升级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新漏洞。 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可升级平台上构建的智能合约。每次更新底层平台都会重置集成的林迪效应,有时甚至会完全破坏集成。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最近的 Aave v3.2 升级,它破坏了一些使用无法适应新逻辑的不可变代码的集成。Aave 团队不得不回滚某些更改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凸显了在可升级平台上构建不可变代码的挑战。 当然,这种偏见不仅适用于可升级合约,还可以扩展到模块化协议,其中可以将堆栈的不可变部分交换为新的部分。 因此,用户经常高估可升级协议的安全性,导致风险评估中出现认知偏差。这在 DeFi 中尤其成问题,因为即使是善意或必要的更新也可能出现无法预见的漏洞。 例如,2023 年 3 月的欧拉黑客攻击就是通过一次看似无害的升级实现的,该升级引入了一个新功能,而这个新功能似乎是此次攻击的关键推动因素。 品牌层面的林迪效应虽然协议级林迪效应可能会随着每次更新而重置,但只要没有进行任何漏洞利用,品牌级林迪效应就会持续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协议会根据其过往记录、安全实践和开发团队的经验建立起声誉。正如 BGD Labs 的 Ernesto 指出的那样,Aave 或 Compound 等品牌成为安全的代名词,这不仅是因为其底层代码,还因为这些组织赢得了可靠性和专业知识。 这种信任是多年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起来的: - 开发人员、风险经理和安全专家的集体经验
- 营销和社区参与,积极致力于打造品牌
- 强有力的安全实践和定期审计
- 深刻理解已在其他系统中得到验证的代码和模式
这里的关键点是,用户通常会根据品牌默认信任协议,这可以作为安全性的启发式方法。这种偏见相当自然,是用户区分真假的良好启发式方法。然而,它有时会产生误导。营销和叙事可能会掩盖潜在风险,重大事件可能会被淡化或向公众隐瞒。 如何运用林迪效应虽然不可变协议是唯一能够持续产生真正的林迪效应的协议,但可升级协议仍然可以提供显著的好处,特别是在有强大、当之无愧的品牌支持的情况下。 此外,让所有用户都检查协议级别的技术更新并不一定现实;因此,品牌级别的林迪效应将提供有用的见解。 然而,更高级的用户和集成商(如协议、机构或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同时考虑底层协议的技术结构和更广泛的品牌体验,以更准确地了解给定协议的真正林迪效应。只有从两个方面考虑,他们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决定信任谁。
正如尼古拉斯·纳西姆·塔勒布所写:“唯一有效的评判事物的就是时间”。
|